浙江在线7月15日讯 针对水中尸体的检验是如何展开的,记者采访了浙江迪安司法鉴定中心法医病理室主任刘尊忠。
在水中发现尸体,死因的确定是首要问题。到底是生前落水溺水而亡,还是死后抛尸入水,这是判断案件性质的关键所在。
水中尸体的检验分为好几个步骤,通常包括尸表检查、解剖检验和实验室检验等。
首先,查看尸体表面情况,比如手脚等有没有划伤,手中有没有抓着水草、泥沙等异物,这些很有可能是挣扎留下的痕迹。如果口鼻腔有白色的泡沫,也是溺亡的征兆之一。
在检查完尸表后,下一步就是解剖检验。通常需要注意气管及支气管、胃肠等部位,是否有水草、泥沙等异物。尤其是小肠内有水草、泥沙时,对确认生前溺死有重要意义。如果是抛尸入水,胃内可能有少量溺液,但一般不进入小肠。
在这样一番鉴定之后,法医通常还会在实验室进行硅藻检验。
硅藻是广泛存在于水中的一类浮游生物。生前入水的溺水者因呼吸、吞咽等动作吸入水,硅藻会随着水进入呼吸道、肺、血液,并跟随血液流淌到全身。如果是生前落水溺亡的,在肺、大循环各器官、骨骼甚至牙齿中均可检出相当数量的硅藻。然后,将死者体内检出的硅藻和现场水域里的硅藻进行对比,基本就能判断是否是在这里溺亡的。
所以说,硅藻的检验是法医学界鉴定溺亡的金标准。
但还有一种例外,叫做干性溺死,小孩、老人或者醉酒的人落水时,由于水温低,会刺激人体引起喉头痉挛、神经反射等导致呼吸心跳骤停死亡。这样一来,水也进不了气管、胃、肠,体内器官通常也找不到硅藻,这种溺亡就找不到水进入人体的迹象了。
当然,鉴别生前溺死或死后抛尸入水,还应注意排除其他死因,如外伤、疾病、毒物中毒等,并结合现场勘查、案情调查等,综合分析后方可得出可行的结论。
admin